|
酸鹼性食物的區分,有許多錯誤觀念,以為靠舌頭品嚐,以味覺來判定,是酸味或澀味;或有取石蕊試紙,按理化特性,看其顏色之改變或變藍為鹼性,變紅為酸性;或以平日飲食之經驗來區分,如檸檬、醋、橘子‥‥屬酸性,但某些書本卻說檸檬、橘子、蘋果為鹼性食物。或以訛傳訛,或自相矛盾,眾說紛紜。其實食物的酸鹼性,決定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及含量多寡比率而定。
日本西崎弘太郎博士,在食物酸鹼性鑑定上有很廣泛研究:
酸性食物
|
鹼性食物
|
|
食品
|
酸度
|
食品
|
鹼度
|
|
乳製品、雞蛋 |
|
乳.雞蛋 |
|
|
蛋黃
|
19.2
|
蛋白
|
3.2
|
|
乳酪
|
4.3
|
人乳
|
0.5
|
|
魚貝類 |
|
牛乳
|
0.2
|
|
鏗魚片
|
37.1
|
豆.豆製品 |
|
|
鯛魚卵
|
29.8
|
扁豆
|
1.8
|
|
魷魚
|
29.6
|
大豆
|
10.2
|
|
小魚干
|
24.0
|
紅豆
|
7.3
|
|
鮪魚
|
15.3
|
豌豆夾
|
1.1
|
|
章魚
|
12.8
|
豆腐
|
0.1
|
|
鯉魚
|
8.8
|
蔬菜 |
|
|
鯛
|
8.6
|
蒟蒻粉
|
56.2
|
|
牡犡
|
8.0
|
紅薑
|
21.1
|
|
生鮭魚
|
7.9
|
菠菜
|
15.6
|
|
鰻
|
7.5
|
撮菜
|
10.6
|
|
蛤蜊
|
7.5
|
芋
|
7.7
|
|
干貝
|
6.6
|
萵苣
|
7.2
|
|
魚卵
|
5.4
|
紅蘿蔔
|
6.4
|
|
泥鰍
|
5.3
|
小松菜
|
6.4
|
|
鮑魚
|
3.6
|
京菜
|
6.2
|
|
蝦
|
3.2
|
百合
|
6.2
|
|
肉類 |
|
三葉菜
|
5.8
|
|
雞肉
|
10.4
|
馬鈴薯
|
5.4
|
|
馬肉
|
6.6
|
牛蒡
|
5.1
|
|
豬肉
|
6.2
|
高麗菜
|
4.9
|
|
牛肉
|
5.0
|
蘿蔔
|
4.6
|
|
雞肉湯
|
0.6
|
南瓜
|
4.4
|
|
豆類 |
|
竹荀
|
4.3
|
|
落花生
|
5.4
|
地瓜
|
4.3
|
|
蠶豆
|
4.4
|
蕪
|
4.2
|
|
豌豆
|
2.5
|
小芋
|
4.1
|
|
油炸豆腐
|
0.5
|
蓮藕
|
3.8
|
|
略炸豆腐
|
0.2
|
大黃瓜
|
2.2
|
|
味噌
|
0
|
茄子
|
1.9
|
|
醬油
|
0
|
洋蔥
|
1.7
|
|
蔬菜類 |
|
|
|
|
慈菇
|
1.7
|
菇類 |
|
|
白蘆荀
|
0.1
|
香菇
|
17.5
|
|
海藻類 |
|
松茸
|
6.4
|
|
紫菜(乾燥)
|
5.3
|
玉蕈
|
3.7
|
|
穀物 |
|
海藻類 |
|
|
米糠
|
85.2
|
裙帶菜
|
260.8
|
|
麥糠
|
36.4
|
海帶
|
40.0
|
|
燕麥
|
17.8
|
醬菜
|
|
|
胚芽米
|
15.5
|
黃蘿葡
|
5.0
|
|
碎麥
|
9.9
|
什錦醬菜
|
1.3
|
|
蕎麥粉
|
7.7
|
|
|
|
白米
|
4.3
|
水果類 |
|
|
大麥
|
3.5
|
香蕉
|
8.8
|
|
麵粉
|
3.0
|
栗子
|
8.3
|
|
麩
|
3.0
|
草莓
|
5.6
|
|
麵包
|
0.6
|
橘子
|
3.6
|
|
嗜好品 |
|
蘋果
|
3.4
|
|
酒糟
|
12.1
|
柿
|
2.7
|
|
啤酒
|
1.1
|
梨
|
2.6
|
|
清酒
|
0.5
|
葡萄
|
2.3
|
|
油脂 |
|
西瓜
|
2.1
|
|
奶油
|
0.4
|
嗜好品 |
|
|
|
|
葡萄酒
|
2.4
|
|
|
|
咖啡
|
1.9
|
|
|
|
茶
|
1.6
|
|
註:摘自西崎弘太郎博士的測定報告。從一百公克的食品得到的灰分,用一規定的酸或鹼中和 ,而所用的酸或鹼C、C就稱為該食品的鹼度或酸度。
|
鹼性食物包括多數蔬菜類、水果類、海藻類
大部份動物性食物,屬酸性食物。如魚、肉、貝類,蛋白質中磷、硫濃度高故。
大部分的蔬菜、水果都是鹼性。低熱量的植物性食物,幾乎都是鹼性食品。
食物的酸鹼性並不是憑口感,是食物經過消化吸收之後在體內吸收代謝後的結果。含有硫、磷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,是酸性食物;而含鉀、鈣、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,為鹼性食物。植物性食品中,除五穀雜糧、豆類外,多半為鹼性食品。
人類食物基本上分為五大類要素
人類食物基本上分為五大類要素 :
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(俗稱糖類)、維生素、礦物質。大家都知道蛋白質、維生素非常重要,礦物質雖然只是微量,但是卻也是維繫身體健康不可或缺之要素,因此等同蛋白質。
對人類而言,必要礦物質中,與食物的酸鹼性有密切關係者有八種:鉀、鈉、鈣、鎂、鐵、磷、氯、硫。前五種,到了人體之後,就呈現鹼性,為鹼性元素。
大部份動物性食物,屬酸性食物。如魚、肉、貝類,含有豐富蛋白質,蛋白質中磷、硫濃度高故。
大多數穀類、部份堅果類、屬於酸性食物,其為人類能量來源。
鹼性食物包括多數蔬菜類、水果類、海藻類。換言之,低熱量的植物性食物,幾乎都是鹼性食品。
何以醋及酸味果汁,舌頭嚐之,感到酸味,試紙測定也呈酸性,何以到了體內反不會呈現酸性呢?
食用醋及酸味的水果,含酸如醋酸、蘋果酸、檸檬酸等,入了體內吸收後,胰液、膽汁、腸液就以碳酸鈉中和,再被吸收入肝中,很快燃燒成CO2,對人體幾無影響。故味道雖酸,卻不列入酸性食物。
有些酸被分解後,留下許多礦物質如鉀、鈉、鈣、鎂等,反而顯出鹼性反應,如檸檬、橘子、醋等。
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機酸,除了令人感到酸性外,亦有鹼性味。所謂鹼性味就是一種粘滑且帶澀味。其理由乃是因鹼性故,舌頭的粘膜蛋白質,受了點傷害,一時喪失感覺故。
一般人所謂蔬果吃多了,口中澀澀,不禁有種體寒之感,故常誤解道:多吃水果,身體會太虛寒,其實不然。有些食品為了防腐,或為了保存,或為了增加滑潤性,會添加碳酸鈉(蘇打)或鹼粉(台語「基」粉),往往令人感到苦味或獨特的澀味,此乃由於鹼性物質存留食物中。
酸鹼性與酸鹼味不同,若論味,食物中酸味較鹼味為上風,為人所好。但若比較酸性、鹼性食物之味道如何?則不能一概而論。有些人喜歡吃酸性食物的美味感,但如鹼性食物的豆腐,卻也有其獨特的清淡味。因此美味不一定是酸性,大豆中提煉的麩胺酸,卵磷質,都是味道鮮美的鹼性食物。
蔬果乃極佳的調節劑,健康的保護者
大部分的蔬菜、水果都是鹼性。
蔬菜和水果中的酸,除了令人感到酸性外,亦有鹼性味。所謂鹼性味就是一種粘滑且帶澀味。其理由乃是因鹼性故,舌頭的粘膜蛋白質,受了點傷害,一時喪失感覺故。
一般人所謂蔬果吃多了,口中澀澀,不禁有種體寒之感,故常誤解道:多吃水果,身體會太虛寒,其實不然。
有些食品為了防腐,或為了保存,或為了增加滑潤性,會添加碳酸鈉(蘇打)或鹼粉(台語「基」粉),往往令人感到苦味或獨特的澀味,此乃由於鹼性物質存留食物中。
酸鹼性與酸鹼味不同,若論味,食物中酸味較鹼味為上風,為人所好。但若比較酸性、鹼性食物之味道如何?則不能一概而論。有些人喜歡吃酸性食物的美味感,但如鹼性食物的豆腐,卻也有其獨特的清淡味。因此美味不一定是酸性,大豆中提煉的麩胺酸,卵磷質,都是味道鮮美的鹼性食物。
除了認識何者為酸性?孰為鹼性外,其酸鹼性之程度(或稱其強弱度)亦應有所認識。吃了許多高酸度的食物,身體就會偏酸,應以其他高鹼性食物調和之,故蔬果乃極佳的調節劑,健康的保護者。
鹼性體質的重要
在自然健康的狀態,吾人的身體應當呈現弱鹼性,即是血液酸鹼度(ph)為7.4。當身體處此弱鹼狀態時,體內極為複雜的各種生化作用均可發揮極致,所有廢物的排除也能快速且徹底,不會累積體內。相反地,如果攝取太多酸性食物,導致身體及血液由弱鹼性而轉成偏酸性,此時吾輩體內參與血液淨化的器官如肝臟、心臟血管、腎臟、脾臟、胰臟,他們就會逐漸加重工作負擔,久而久之,終於導致衰竭而衍生各種嚴重疾病。身體內在所生成具有毒性的廢物,倘不能獲得適度排除時,人體會自然本能地先去尋找累積廢物的地點,通常「關節」是最常見的堆積場,接受過多酸物廢物,因此在臨床診病時,常見到各種非典型性風濕病及痛風。
在後學行醫經歷中,病患常有全身酸痛,或腰背痛,關節四肢麻木,經常接受病患的疑難,尋問到底是什麼病?經過多年研究、觀察、體驗,我常勸病患少吃肉,多吃蔬果,改變身體的酸血症就可痊癒。許多病患在這番苦口婆心勸誘後,不藥而癒,但也有不能相信,不斷服用止痛藥,導致各種併發症亦是屢見不鮮。除了關節,另一處常見的地點為皮膚粘膜,其表現症狀,就是濕疹、青春痘、口腔潰瘍、痔瘡等。關節、粘膜、皮膚僅是生物體本能地,試圖尋求減輕廢物負擔,增加排泄的管道。(請參考吾人在前面所提及疾病形成的第二步曲)。
倘若呈現這些現象,吾人坐視不加以理會這些警示信號,或依舊攝取不當食物,此時偏向酸性的體質,就成為提供各種疾病的溫床。可由輕微至嚴重,由可痊癒發展成絕症,譬如呼吸系統的鼻炎、過敏性氣喘、肺氣腫乃至呼吸衰竭;慢性活動性肝炎、肝硬化而轉成肝癌;輕微蛋白尿、慢性腎炎而釀成尿毒症;高血脂、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肌梗塞併發腦中風;貧血、白血球功能失調、不明熱、感染而演成淋巴瘤、血癌等。臨床上這類形形色色的病例,層出不窮,病患及家屬總是踏著不變的路,由最初對自己所罹患疾病無法接受,抗拒、不相信,進而屈服在病魔的折磨之下,最後只是聲聲無奈,其間又有多少人能在疾病苦痛中覺醒呢?
其實無窮無盡的疾病,論及其治療之根本理念──恢復生命體的本來面目──弱鹼性,藉著盡量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取,增加鹼性食物的質與量,令生命體回歸到弱鹼性狀態,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。
最近在行醫生活中,遇見一個病例,一位22歲大四行將畢業的年青人,因鼻塞、感冒、流鼻血住院,經檢查確定為惡性淋巴瘤,住院期間仍舊不忘,餐餐必備炸雞腿,否則無法進餐。仔細詢問方知,近四年來,其負笈外地求學,每日早餐漢堡一份,可樂一杯,中餐晚餐均需一隻炸雞腿,這種飲食方式已經習慣,且達四年之久。其父母均很疑惑,平日活潑的孩子,怎會驟然罹患此絕症?殊不知日日攝取過量的酸性食物,身體長期處於酸化狀態,導致淨化血液器官之一的淋巴造血循環系統,負荷過度而崩潰釀成癌化。
西方醫學之父希柏克瑞特先生,有句名言:「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方,你的藥方就是你的食物。」基於維繫弱鹼性的正常生理功能,千萬莫使鹼性食物的質量少於酸性食物,換言之,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取乃健康之道。
PS.85﹪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
十大食物
讓你越吃越健康
富含礦物質的鹼性食物,可幫助調整體質酸鹼,讓身體更健康
鹼性食物富含礦物質,在日常生活中,多多攝取鹼性食物,不僅能幫助調節身體的酸鹼質,也能降低過多的壓力荷爾蒙。對生活節奏快速的現代人而言,鹼性食物是良好的選擇。
1海藻類
說到鹼性食物,一定不能忘記海藻類。舉凡海帶(昆布)、紫菜、裙帶芽(海帶芽)、珊瑚草(麒麟菜)、洋菜(石花菜、寒天)都屬於海藻類,其中,裙帶芽與海帶所含鹼性元素最多。除了鉀、鈉、鈣、鎂、鐵之外,海藻類食物也富含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E,是維持健康的好幫手。
2香菇
香菇鉀含量豐富,能調節身體的酸鹼值。多醣體、甘露醇、膳食纖維、蛋白質、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D等營養素,有助於毒素的排除,能強化免疫系統,達到抗癌、保健的功效。
3洋蔥
洋蔥的營養價值極高,是集營養、醫療、保健效果於一身的蔬菜。日常生活中多攝取洋蔥,能預防衰老、糖尿病、骨質疏鬆,也能減緩過敏症狀、維護心血管及免疫功能,同時抗癌,可說是鹼性食物中的明星級蔬菜。
4花椰菜
花椰菜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,是近年來保健、防老、抗癌的熱門食物。花椰菜中的鉀、鈣有助於調整體質的酸鹼值,膳食纖維、維生素C、類胡蘿蔔素可以幫助排毒,達到讓身體鹼化的加倍效果。
5秋葵
秋葵是愛美女性的首選。它的營養價值高、熱量低,能強化健康,又不會造成身體負擔。秋葵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C、鎂、鉀、鈣、胡蘿蔔素等,是很理想的鹼性食物。
6木瓜
香香甜甜的木瓜,不僅能幫助消化,也能幫助調節身體的酸鹼值。木瓜富含鉀、鈣等鹼性元素,飯後來一點木瓜,幫健康加分。
7蘋果
「一天一顆蘋果,能遠離醫生」說的一點都沒錯。蘋果的果膠、膳食纖維能降膽固醇、增加腸內益菌,硒跟有機酸能幫助金屬毒素的排除,再加上鉀的幫忙,能讓體內鹼性元素多一點,讓體質偏鹼。
8檸檬
光是用眼睛看,就會讓人不自覺口水直流的檸檬,雖然口感酸味十足,但它是不折不扣的鹼性食物。想要讓身體鹼化,可以多食用檸檬。
9奇異果
奇異果跟檸檬一樣,嚐起來都是酸酸的,但所含鹼性成分較多。此外,奇異果富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A、膳食纖維、葉酸及精胺酸,對健康的維持有所助益。
10綠茶
綠茶是抗氧化的明星級飲料,也是理想鹼性元素攝取來源。綠茶中所含各營養素,能加強免疫力、預防細胞老化,維持生理年紀的年輕。
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資料來源:本文為網路整理轉載,僅提供消費者參考,任何食物都不應過量食用,各類食物水果蔬菜應平均加以少量攝取營養,勿信偏方,實際狀況仍以本身體質與醫師建議為主。
食物熱量表
活動消耗熱量表
食物營養素的定義及功用
維他命功效、食物攝取
|